主持人:林圳
“面包和馒头打擂谁会赢?”
这不是我两岁半儿子的童话,而是华南理工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。有人叫它“脑筋急转弯”,媒体叫它“神题”。之所以“神”,是因为它难倒了芸芸众生,被人放在网上疯狂转发。
“神题”有无答案?15日,华工招生办只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答题方向:从文学角度看,面包和馒头原料都是面粉,可以从“本是同根生、相煎何太急”拓展;从中外对比角度看,可以从中外文化或者产品在市场的竞争拓展;还可以从材料、环保等其他角度展开思考。
华工招生办强调:题目并非随意或故意“为难”考生,我们需要有创新思维方式的、敢于拓展的人才,这与自主招生选拔的初衷是一致的。
三员议事
想起了陈寅恪的对子
特邀议员
林琴西
同一条试题,不同考生尽可各逞其能,犹如一面好鼓,小棰则小鸣,大棰则大鸣;学深者以庄语出,才胜者以谐语出,才学兼优者,庄谐并出。这条试题,有此境界。
试题就是要打破框框,绕开“准备”。80年前,清华大学的入学试题请陈寅恪代拟,陈以“孙行者”作出句,要学生对对子。这在新文学运动大胜之时,一片哗然,由此引出了陈寅恪一篇长文《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》。一个“故作狡猾”的句子,成了高考史上的一个有意义的记录。“面包与馒头”,庶几近之。
论面包与馒头打擂之输赢
特邀议员
何龙
从哲学上说,打擂还需自身硬,馒头比面包硬,馒头赢。面包输在自身松软,而松软是由于自我膨胀。输赢之间,富有哲理。
从历史上说,面包的历史比馒头的历史大约长两千多年。历史悠久,占得先机,面包赢。
从场地上说,面包带有外国血统,而馒头里流淌着中国血液,馒头有主场优势,有理论自信,故馒头赢。
馒头以2∶1获胜,打得面包皮开肉绽,这就是一个馒头引发的新血案……本次擂台赛的创意出自某大学面试教师。这一创意是如此的奇特,使这位教师获得奇葩奖。
考考生更考考官
特邀议员
小乔
自主招生即是对标准化考试的反拨,多一些神题,少一些标准;多一份自由洒脱,少一些机械拘束,当是题中应有之义。历史上,东方朔、解缙式的睿智幽默,曾经带给我们无限的浪漫情怀,对神题又何妨少一份苛责多一份期待?
股市有句话,没有买错只有卖错。神题的关键还不在于学生的回答,而在于考官的评估与追问能力。要考出学生的创新能力,首先考官要具有创新思维。更进一步,创新思维的考试,不应只在高校自主招生中,更应贯穿于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步。
(原标题:“神题”考的是创新思维)